close

波羅的海之旅已到尾聲,當輪船緩緩駛進塔林港,老城區迷人的紅色屋頂和塔樓、教堂的尖塔馬上吸引了我的目光....,而對於進入海關時佈置綠意植栽的空間和牆壁黑板上可愛的圖案,一反過去曾為蘇聯統治的沉悶印象!

 

 
 

塔林建於13世紀至16世紀,當時是漢薩同盟貿易聯盟中的成員;愛沙尼亞共和國於1918年獨立,便以塔林為首都,其位於芬蘭灣的南岸,離北方對岸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約80公里;老城區是歐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鎮之一,自1997年以來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2011年曾當選歐洲文化之都。


塔林應該多花點時間慢慢細細品味,但我們只停留一天,因為塔林飛英國的飛機一週只有兩班,我們抵達的隔天有一班,再來就要三天後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能鎖定老城,而老城的確是大家造訪塔林的重點!


官網介紹塔林的城牆是整個北歐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城牆之一,因此是必看的!事實上,塔林的老城區以其城牆和防禦塔而聞名,該城的防禦工作最早始於1265年,目前的城牆輪廓可以追溯到14世紀;在16世紀的鼎盛時期,這堵石灰石防護牆長2.4公里,高14至16米,厚達3米, 配有8個大門,46座塔樓和護城河。現在,仍然有1.9公里的城牆和一半的塔樓仍然屹立在老城區,而護城河則改造為公園。 

 老城東側的公園


最北側是中世紀時期的Great Coastal Gate(SuurRannavärav)和Fat Margaret塔(Paks Margareeta),Pikk街上的城門起源於13世紀,但是在16世紀早期重建,增加了Fat Margaret砲塔。這座巨大的圓塔建於1511年至1530年,直徑25米,高約20米,牆壁厚達5米。塔樓在其歷史上曾被用作火藥和武器的倉庫,以及監獄,現在是愛沙尼亞海事博物館的所在地 ,介紹愛沙尼亞歷史上最重要的海上航行,展示新石器時代漁具、古董潛水設備、20世紀50年代的拖網漁船。

 Fat Margaret塔

 
 

   

  

另一處有絶佳景觀的塔樓是The Kiek in de Kök tower 砲兵塔,位於老城南側近自由廣場,屬於the Kiek in de Kök Fortifications museum 的一部分,建於1475年,塔高38米(125英尺),牆厚4米(13英尺),其德語意思是"窺視廚房"( Peep into the Kitchen),據說當年可從槍砲孔看到附近房子的廚房。如今這裡是防禦工事的博物館和咖啡廳。

the Kiek in de Kök Fortifications museum  係由三部分組成,除了砲兵塔外,還包括地下堡壘通道和石刻博物館(the Bastion passages and the Carved Stone Museum   ),以及少女塔、穩定塔和門樓(the Maiden’s Tower (Neitsitorn), the Stable Tower (Tallitorn), the Gate Tower (Väravatorn)  ) https://linnamuuseum.ee/en/kiek-de-kok/
方形的「少女塔」Neitsitorn)  原為14世紀城鎮防禦系統的一部分,曾經做為監獄,在18世紀塔樓改建為兩層樓的住宅,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重建,是許多著名的愛沙尼亞藝術家的家園。今天,則作為博物館及咖啡廳。

                   the Kiek in de Kök Fortifications museum 

   


從少女塔旁邊小城門進去就是「丹麥國王的花園」(Taani Kuninga Aed),傳聞丹麥國旗Dannebrog就是在這裡發起的。據說1219年丹麥國王瓦爾德馬爾二世率軍攻打塔林,丹麥軍正處劣勢的時候,忽然一面白色十字架的紅旗從天空飄落,大大激勵士氣而獲勝。後來在這裡興建城牆,就在牆裡建了個花園,用以紀念丹麥在愛沙尼亞歷史上扮演的角色。即使到現在,每年夏天在丹麥國王的花園仍然舉辦著丹麥國旗的紀念活動。 

     


除了城牆和塔樓,教堂也是塔林的重要景點。塔林有20多座教堂,其中大部分位於老城區。我們從老城北邊Fat Margaret塔旁城門進城,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聖奧拉夫教堂(Oleviste kirik ja torn /St. Olav’s Church and Tower);這座哥特式教堂是獻給挪威國王奧拉夫二世,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267年,在14世紀進行了大規模改建。在1549年到1625年期間,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塔高159米,建這樣高的尖塔,動機是把它作為海洋路標,從遠處的海上就可看見這座商業城市;此外,也兼具避雷針功用,在整個教堂的歷史中,教堂的尖頂已經被閃電擊中至少8次,而整個教堂被燒毀過3次。
如今,123.7米高的尖塔仍然是塔林的重要地標,是塔林天際線中的決定性元素,因為依規定任何建築不得高於最高的教堂-聖奧拉夫教堂尖頂。可惜教堂從2019年7月15日起關閉進行裝修,我們無緣一窺全貎。 

 整修中的聖奧拉夫教堂


一路往南走,原本幽靜的巷弄逐漸瀰漫吵雜的人聲,街道旁的餐廳和商店也愈來愈多,到市政廳廣場(Raekoja plats /Town Hall Square),可說是餐廳商店林立、人聲鼎沸!坐落在廣場南側的市政廳(Tallinna Raekoda/Town Hall)是北歐唯一倖存的哥德式市政廳,長度爲36.8米、西牆寛14.5米、東牆15.2米、塔樓則高64米;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 個世紀,目前的形式是在1404年完成,當時塔林是一個繁榮的漢薩城市;其尖頂毀於1944年3月9日的轟炸,1950年重建。自1970年始市政廰建築已不作市政用途,自1975年以來,作為音樂廳和博物館。 

       

原想探究東側僅存的一小段城牆,卻意外發現一處半隱藏的幽雅小徑聖凱瑟琳通道(Katariina käik /St. Catherine's Passage),通道在Vene和Muurivahe街之間,北側可以發現聖凱瑟琳教堂的遺跡(通道因此命名)以及用於排列聖殿內部的各種大型古老墓碑;南側則有許多工匠工作坊,藝術家們使用傳統方法製作和銷售玻璃器皿、帽子、被子、陶瓷、珠寶、手繪絲綢和其他商品,工作室安置在15至17世紀的小房間內,以開放方式設置,便於遊客觀看藝術家工作。  
聖凱瑟琳通道據說是該市拍攝最多的旅遊景點,但可能因為我經過時工作坊及商店並未營業,所以人煙稀少,腳步聲在狹小的巷道空間迴盪,顯得有點孤寂!

                
 

市政廳廣場四周大大小小巷道紛雜有如迷宮,加上遊客眾多,稍不留意往往會走岔路,最後還是收起探索的念頭,沿著老城的主要出入口道路維魯街(Viru)揮別老城,而當跨出維魯門(Viru Gate)時,猶如穿越小叮噹的任意門 ,眼前是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現代塔林,但腦中尚沉浸在中古世紀氛圍中,一時之間,竟難以分辨身在何處.......      

 

arrow
arrow

    karen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